做为教师招聘”必考“的“教育综合知识”“通用能力测试(教育类)”“教育学、教育心理学”而言,知识在于日积月累,非一日而成。不论是广州,深圳,东莞,惠州,清远,韶关,河源等等地区的教师招聘考试都离不开“教育学、教育心理学”,所以要想在“教育学、教育心理学”上拿到理想分数,记得每天做做模拟题!华图教育试题资料频道实时更新每日一练,欢迎收藏!
>>>【建议收藏】2021年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招考信息大汇总
1.小明刚满12岁,一天他向母亲要了10元钱买了个文具盒,其母认为文具盒不好看,向文具店老板提出退货。关于小明的购买行为,下列说法正确的是( )。
A.有效,因为行为与小明的年龄相适应,无需其母同意
B.无效,因为小明还未成年
C.有效,因为事先已经其母同意
D.无效,因为小明的母亲不喜欢文具盒
答案:A
【解析】小明12周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,可以从事与其年龄相适应的活动,例如购买文具盒,其民事行为有效。
2.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权利义务中,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是( )。
A.纳税
B.劳动
C.受教育
D.服兵役
答案:C
【解析】纳税和服兵役是公民的义务。劳动是公民的权利。受教育权既是权利也是义务。
3.有的学校在学生手册中规定:“禁止男女生之间互访宿舍。”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,也可以解释为:“男女生不得无故进入异性宿舍。”这一解释属于( )。
A.目的解释
B.文法解释
C.历史解释
D.比价解释
答案:
【解析】目的解释又称论理解释,是指按照立法精神,根据具体案件,从逻辑上进行的解释,即从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,以合理的目的所进行的解释。任何解释都或多或少包含了目的解释;当不同的解释方法得出多种结论或不能得出妥当结论时,最终由目的解释决定取舍。目的解释是法律解释最重要的方法,主要分为扩大解释、缩小解释、当然解释、反对解释、历史解释、比较解释、补正解释等等。
扩大解释:是指超过被解释对象的字面含义或日常含义范围,如扩展、使用该字词的较为边缘含义,但没有超出该词句的应有含义范围,或者说仍在该条文用语“可能具有的含义”范围之内,因此也没有超出一般国民的预测可能性。
缩小解释:是法律条文的字面通常含义比法律的真实含义广,于是限制字面含义,使其符合法律的真实含义。
当然解释:即法律规定虽未明示某一事项,但依形式逻辑、规范目的及事物属性的当然道理,将该事项解释为包括在该规定的适用范围之内。
反对解释:是根据法律条文的正面表述,推导其反面含义的解释方法。
历史解释:是根据制定法律时的历史背景以及法律发展的源流,阐明法律条文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。
比较解释:是将法律的相关规定或外国立法与判例作为参考资料,借以阐明法律规定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。
补正解释:是在法律文字发生错误时,统观法律全文加以补正,以阐明法律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。
综上所述,题干中的解释限定了原规定的范围,属于目的解释中的缩小解释。
4.为更好地组织后续的新授课的教学内容,新学期开学,学校对学生进行了摸底考试,了解学生原有的学业水平状况,这种测试属于( )。
A.诊断性评价
B.形成性评价
C.总结性评价
D.自我评价
【答案】A
【解析】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,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。它包括各种通常所称的摸底考试。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中,为引导教学进步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。总结性评价又称终结性评价,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,比如一个大的学习阶段、一个学期或者一门课程结束时,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。自我评价,指在个人内部就其自身的状态进行纵横比较所作的价值判断,也就是由课程设计者或者使用者自己实施的评价。结合题干表述,新学期开学进行的摸底考试属于诊断性评价。故答案选A。
5.下列持“环境决定论”观点的人物是( )。
A.高尔顿
B.弗洛伊德
C.洛克
D.霍尔
【答案】C
【解析】环境决定论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,如环境的压力、刺激和要求,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。强调教育的价值,对教育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,关注的重点是学习。代表人物包括:墨子、荀子、洛克、华生。故答案选C。
6.学校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( )。
A.社会活动
B.科技活动
C.文学艺术活动
D.学科活动
【答案】D
【解析】学校课外活动主要以与课堂教学联系密切的学科活动为主,所以学科活动是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。故答案选D。
7.就心理而言,儿童的发展总是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,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,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。这说明人的发展具有( )。
A.顺序性
B.不平衡性
C.阶段性
D.整体性
【答案】A
【解析】儿童从出生到成人,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,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,具有一定的顺序性。如身体的发展:从上到下,从中间到四肢,从骨骼到肌肉;心理的发展: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,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,由一般情感到复杂情感。故答案选A。
8.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、独特、有社会价值产品的( )。
A.智力技能
B.思维品质
C.思维程序
D.能力或特性
【答案】D
【解析】创造性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,并能产生新的,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,是一种心理过程。故本题选D。
9.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( )。
A.备课
B.上课
C.批改作业
D.考试
【答案】B
【解析】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、上课、作业检查与批改、课外辅导、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。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,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。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,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。故本题选B。
10.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,其提出者为( )。
A.加德纳
B.推孟
C.韦克斯勒
D.加涅
【答案】A
【解析】1983年,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在《智力的结构》一书中提出多元智力理论。这一理论认为,智力是在某种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之下,个体用以解决问题与生产创造所需的能力。加德纳认为,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,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,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,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。
更多教师招聘考试试题→请关注:华图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考试试题答案检索系统(点击:https://gd.huatu.com/zt/questionqy/),里面包括:“教师考的公共基础知识、教育学、教育心理学、教育基础知识、通用能力测试(教育类)、教育综合素质、教育基础知识等等知识、以及公务员、事业单位考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、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及综合应用能力等相关试题答案解析。